近总有人问我:"医生,我打了三次都不明显,是不是只能做咬肌手术了?"作为整形外科医生,今天就跟大家这个藏在口腔里的小肌肉——咬肌,以及关于咬肌手术那些必须知道的。
很多人以为脸大就是骨头的问题,其实临床上60%的"大脸"都是咬肌肥大造成的。这块负责咀嚼的肌肉,如果长期过度使用(比如爱吃硬食、有磨牙习惯),就会像健身增肌一样越来越发达。明显的特征就是:咬牙时脸颊两侧会有明显的硬块突起,像塞了两个鹌鹑蛋。
种是脸上脂肪多的,这种情况做吸脂更直接;第二种是下颌骨特别宽的,可能需要配合轮廓手术;第三种是期待"瓜子脸"的,手术只能改善肌肉部分,不能改变骨骼形态。上周就遇到个姑娘,拿着网红照片非要做成同款,结果测量发现她咬肌只有15mm厚(正常范围),这种情况我们都会劝退。
不用被"手术"两个字吓到。整个过程大约40分钟,会在口腔内开个3cm左右的小切口,医生会去除部分咬肌(注意是部分不是全部)。术后需要戴弹力头套3天,一周内吃流食。很多人第二天就能正常上班,比想象中得快。
别急着判断!术后立即的肿胀会让脸看起来更圆,两周后开始慢慢消肿,三个月左右达到终。有个艺术生患者术后一个月哭着说没变化,结果第三个月发来对比照,下颌线明显柔和了很多。记住,这不是魔法,需要给身体的时间。
任何手术都有风险。咬肌手术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:暂时性张口困难(通常2周)、两侧不对称(发生率约5%)、血肿(概率小于3%)。但说句掏心窝的话,比起某些不明注射物,这种可视化的手术反而更可控。关键要找有口腔颌面外科经验的医生,别去美容工作室冒险。
见过可惜的是术后半年咬肌又长回来的,一问天天嚼牛肉干。手术后要改掉三个习惯:避免长期咀嚼口香糖、少吃坚果类硬食、有夜磨牙的记得配颌垫。就像成功后要保持运动一样,手术不是终点而是新习惯的起点。
后想说,医美是科学不是玄学。如果你对着镜子捏住咬肌部位(耳垂下方三指处)能抓起超过1.5cm的厚度,才值得考虑这个手术。否则的话,或许换个发型更能解决你的烦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