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高血压,很多人觉得不就是血压高点嘛,没什么大不了的。可您知道吗?高血压被称为"无声的",早期可能没啥感觉,等出现症状时往往已经对身体造成了伤害。今天咱们就来高血压那些事儿,帮您早发现、早干预。
高血压让人头疼的就是它经常"静悄悄地来"。不过仔细观察,身体还是会给我们一些提示信号的:
1. 经常性头痛,特别是后脑勺部位,早上起床时明显 2. 无缘无故觉得头晕,时甚天旋地转 3. 耳朵里时不时出现嗡嗡声 4. 容易疲劳,爬个楼梯就气喘吁吁 5. 视力突然模糊,看东西费劲 6. 胸口发闷,心跳不规律
需要注意的是,这些症状都不是高血压的,但如果这些情况经常出现,建议您赶紧测测血压。
根据临床观察,以下人群需要格外关注血压情况:
1. 家里有高血压病史的,遗传因素影响 2. 长期高盐饮食的,吃得太咸容易中招 3. 体重超标的朋友,肥胖和高血压是"好兄弟" 4. 长期应酬喝酒的,酒精对血管可不友好 5. 工作压力大、经常熬夜的上班族 6. 缺乏运动、久坐不动的人群 7. 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,血管弹性会变差
如果您符合以上任意一条,建议少每个月测一次血压,做好预防。
现在很多家庭都备有电子血压计,但测血压可不是随便量量就行:
1. 测量前5分钟,别刚完就测 2. 测量时保持坐姿端正,别跷二郎腿 3. 袖带要和心脏保持同一水平 4. 次测量好左右手臂都测,以后以数值高的那边为准 5. 连续测2-3次,每次间隔1-2分钟,取平均值
记住,家庭自测血压的正常值是<135/85mmHg,超过这个数就要重视了。
确诊高血压也别慌,医生建议先从这些生活细节做起:
1. 饮食上:每天盐摄入控制在5克以内,多吃蔬菜水果 2. 运动上: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,快走就 3. 作息上:7-8小时睡眠,尽量别熬夜 4. 心态上:学会释放压力,遇事别着急上火 5. 体重控制:BMI好控制在24以下
这些方法看起来简单,但贵在坚持。很多轻度高血压患者通过3-6个月的生活方式调整,血压就能明显改善。
如果通过生活方式干预3个月后,血压还是居高不下(≥140/90mmHg),就要考虑药物治疗了。目前常用的降压药有五大类:
1. 地平类: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 2. 普利类: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3. 沙坦类:副作用相对较小 4. 利尿剂:适合盐敏感性高血压 5. β受体阻滞剂:适合心跳快的患者
具体用哪种药,一定要听医生的,千万别自己乱用药。降压药需要长期规律服用,不能血压降下来就擅自停药。
长期高血压不控制,伤这几个器官:
1. 心脏:可能导致心肌肥厚、心力衰竭 2. 大脑:增加脑梗、脑出血风险 3. 肾脏:可能引发肾功能衰竭 4. 眼睛:会造成视网膜病变 5. 血管:加速动脉粥样硬化
所以千万别小看高血压,它真的不是简单的数字问题。
后分享几个实用小贴士:
1. 买个家用血压计,养成定期测量的习惯 2. 准备个"限盐勺",帮助控制盐量 3. 手机设置用药提醒,避免漏服药物 4. 在外就餐时,可以用清水涮一下太咸的菜 5. 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,别突然剧烈运动
记住,控制高血压是个长期过程,需要您和医生密切配合。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,如果您还有关于高血压的疑问,随时可以医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