怀孕本是件开心的事,但不少准妈妈在产检时会被医生告知血糖偏高,需要进一步检查是否患有妊娠糖尿病。这个听起来有点吓人的名词到底是什么意思?会对妈妈和宝宝产生什么影响?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孕期常见问题。
简单来说,妊娠糖尿病就是指怀孕期间出现或被发现的血糖升高现象。它和普通糖尿病不同,通常在怀孕24-28周左右出现,大多数情况下分娩后就会正常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控制,可能会给母婴健康带来风险。
孕期身体会发生很多变化,其中胎盘分泌的激素会干扰胰岛素的正常工作,导致血糖难以被有效利用。如果准妈妈本身胰腺功能较弱,就可能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。以下人群风险更高:体重偏重、家族有糖尿病史、年龄超过35岁、曾生过体重超过8斤的宝宝等。
很多准妈妈可能没有任何明显感觉,这也是为什么要做孕期糖耐量检查的原因。少数人可能会出现容易口渴、尿频、容易疲劳等症状,但这些也是正常怀孕的常见表现,不能作为判断依据。的方法还是按时产检,配合医生做相关检查。
如果确诊了妊娠糖尿病,先不用太紧张。医生通常会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:
1. 调整饮食:少食多餐,控制精制糖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,增加蔬菜和优质蛋白
2. 适当运动: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散步、孕妇瑜伽等温和运动
3. 监测血糖:按照医嘱定期检测血糖水平
4. 必要时用药:少数情况可能需要胰岛素治疗,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
这是很多准妈妈关心的问题。只要及时发现并控制好血糖,大多数情况下宝宝都能健康出生。但如果不加控制,可能会增加巨大儿、新生儿低血糖等风险。是,通过科学管理,这些风险都能大大降低。
大多数女性在分娩后6-12周血糖会正常,但仍建议产后复查糖耐量。需要提醒的是,得过妊娠糖尿病的女性,将来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比常人高一些,所以产后也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重要的就是按时产检,不要因为害怕检测结果而逃避检查。即使查出妊娠糖尿病,现代医学也有的应对方法。保持良好心态,配合医生指导,绝大多数的准妈妈都能顺利度过这个特殊时期,迎接健康宝宝的到来。
如果你正在备孕或已经怀孕,建议提前了解相关知识,做好预防措施。均衡饮食、适度运动、控制体重增长在合理范围,这些都能帮助降低妊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。记住,知识是好的预防,关心就是好的保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