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士今年42岁,近半年总感觉下腹隐隐作痛,也不太规律。她以为只是更年期提前,直到单位体检时B超发现卵巢有个5cm的包块。像女士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——我国每年新增妇科患者超30万,但许多人对疾病信号缺乏警惕。
1. 异常出血:非期出血、绝经后出血、性生活后出血都值得警惕。去年某医院数据显示,56%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首诊原因就是异常出血。
2. 持续腹痛腹胀:卵巢位置深,早期症状常被误认为。若腹胀持续超过2周,尤其伴有尿频、便秘时,建议做妇科超声。
3. 分泌物改变:白带突然增多、带血丝或呈现淘米水样,可能是宫颈癌的早期信号。
其他如莫名消瘦、长期疲劳、腰背疼痛等症状,若排除其他病因后仍不缓解,也要考虑妇科检查。
1. 宫颈癌: 明确病因的妇科(高危型HPV持续感染)。定期TCT+HPV联合筛查能发现98%的早期病变。建议25岁以上女性每3年做一次筛查,接种HPV疫苗后仍需定期检查。
2. 子宫内膜癌: 多发于绝经前后,肥胖、糖尿病女性风险更高。出现不规则出血时,宫腔镜检查+诊刮是确诊金标准。临床统计显示,Ⅰ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90%。
3. 卵巢癌: 被称为"沉默的",70%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。CA125检测联合超声能提高早期检出率。有家族史的女性建议做BRCA基因检测。
1. 保持健康体重,BMI超过27患子宫内膜癌风险增加2倍 2. 每年做妇科检查和超声,40岁后加做标志物 3. 注意性生活卫生,避免多个 4. 控制慢性炎症,长期盆腔炎可能增加卵巢癌风险 5. 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叶酸,研究表明可降低宫颈病变风险
张医生(某医院妇科)建议:"早期患者手术治疗,现在腹腔镜技术已经很成熟,有些手术出血量不到50ml。中晚期患者采用手术+放化疗+治疗的综合方案,像PARP抑制剂对BRCA突变患者显著。"
特别提醒:切勿轻信"消瘤偏方"。去年药监局公布的20个违法中,有7个是宣称能妇科的假药。治疗方案一定要在正规医院由医生制定。
如果体检发现标志物升高也别恐慌,需结合影像学判断。像CA125在子宫内膜异位症、盆腔炎时也会轻度升高。定期复查比单次指标更重要。
妇科不像感冒发烧会突然发作,它可能在体内潜伏数年。养成记录周期、观察分泌物变化的习惯,发现问题及时就医,这才是好的"药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