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血压被称作"沉默的",很多人在血压升高时并没有明显感觉。但长期高血压会对心脏、大脑、肾脏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。了解高血压的早期信号和预防方法,对保护健康关重要。
虽然高血压初期症状不明显,但身体还是会发出一些警示信号。常见的就是晨起头晕头痛,特别是在后脑勺部位。有些人会感到心悸、胸闷,或者在轻微后就气喘吁吁。视力模糊、耳鸣也是常见症状,因为高血压会影响眼底血管和听觉神经。如果发现这些症状持续出现,好及时测量血压。
正确测量血压才能得到结果。测量前要5分钟,避免运动、吸烟或饮用咖啡。测量时保持手臂与心脏同一水平,双腿自然下垂不要交叉。建议选择上臂式电子血压计,连续测量2-3次取平均值。正常血压应在120/80mmHg以下,超过140/90mmHg就属于高血压范畴。
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是高风险人群。随着年龄增长,血管弹性下降,血压也会自然升高。长期高盐饮食、缺乏运动、超重肥胖都会增加患病风险。工作压力大、经常熬夜、吸烟酗酒的人也要格外注意。女性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,血压升高的概率也会增加。
控制盐分摄入是预防高血压的关键。建议每天食盐不超过5克,少吃腌制食品和加工食品。多吃新鲜蔬果,特别是富含钾的香蕉、菠菜等,可以帮助平衡体内钠钾水平。选择低脂牛奶、鱼类等优质蛋白,适当吃些坚果也有助于血管健康。记住要细嚼慢咽,避免暴饮暴食。
规律运动能让血管更健康。建议每周进行3-5次中低强度有氧运动,如快走、游泳、骑自行车等,每次30-45分钟。要避免剧烈运动和突然用力,运动时注意循序渐进。太极拳、八段锦等柔和的运动也很适合高血压人群。运动前后要做好热身和放松,避免血压波动过大。
长期紧张焦虑会导致血压升高。建议每天抽出时间进行深呼吸练习,吸气4秒,屏息2秒,呼气6秒。充足睡眠很重要,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。培养兴趣爱好、多与家人朋友交流都能帮助减压。必要时可以尝试的放松训练或心理。
如果多次测量血压都超过140/90mmHg,或者出现头痛、视力模糊、胸痛等症状,要立即就医。医生会根据情况开具合适的降压药物,切记不要自行购买服用。服药期间要定期复查,不要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。同时要坚持健康生活方式,药物和生活方式调整要双管齐下。
高血压虽然常见但不可轻视。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调整,大多数人都能有效控制血压。建议30岁以上人群每年少测量一次血压,高风险人群更要定期监测。记住预防胜于治疗,保持健康习惯才是控制血压的根本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