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个月那几天,小腹像被电钻搅动,冷汗直冒到无法站立——这不是夸张,而是许多女性真实的经期体验。痛经就像个定时来访的不速之客,但你真的只能默默忍受吗?作为深耕医美健康领域10年的编辑,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困扰70%女性的难题。
原发性痛经像的"品",多发生在初潮后1-2年,疼痛通常持续2-3天。而继发性痛经往往是疾病信号,比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症引起的,疼痛会逐渐加重。如果每次都需要吃止痛药才能熬过去,建议尽早去医院做个B超检查。
有位28岁的读者曾告诉我,她一直以为痛经是天经地义,直到婚后备孕检查才发现是子宫内膜异位。所以当出现以下情况时一定要警惕:非经期也有下腹痛、同房疼痛、经期腹泻呕吐、止痛药越来越差。
1. 热敷是个低成本高回报的选择。热水袋放在下腹部,温度保持在40℃左右,持续15分钟就能让子宫肌肉放松。有研究显示,热敷的止痛甚媲美布洛芬。
2. 适当运动虽然反直觉,但慢走或瑜伽能促进内啡肽分泌。记住要避开仰卧起坐这类腹部的动作,经期第二天开始散步20分钟就很理想。
3. 饮食调整比想象中重要。经期前三天开始少吃冷饮、咖啡和油炸食品,增加南瓜、三文鱼等富含欧米伽3的食物。有姑娘试过每天喝300ml温豆浆,三个月后疼痛减轻了不少。
4. 穴位值得一试。拇指按揉三阴交(脚踝内侧上方四指宽处)和关元穴(肚脐下三寸),每个穴位按压3分钟,不少中医馆都用这个方法帮助患者。
"结婚后痛经就会好"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。虽然分娩可能改善部分人的痛经,但这不是必然结果,更不应成为忍受疼痛的理由。
"痛经不能吃止痛药"也是过时观念。布洛芬这类药物在经期开头服用好,按说明书剂量使用不会成瘾。当然长期依赖药物治标不治本,还是要找根本原因。
让人心疼的是很多女性认为"痛经不是病"。持续的痛经会导致焦虑、失眠甚影响生育能力,去年医院就有病例因长期痛经忽视治疗,后不得不切除子宫。
如果出现以下任何情况,建议立即就医:疼痛突然加重改变模式、经期大量出血(2小时浸透一片卫生巾)、疼痛持续超过3天、伴随发烧或异常分泌物。
现代医学有很多解决方案,从短效避孕药调节激素,到腹腔镜处理内膜异位病灶。上周有位25岁患者来做复查,通过3个月药物治疗配合饮食调整,痛经程度从8分降到3分(10分痛)。
后想说,痛经不是女性必须承受的宿命。记录每次经期症状和持续时间,找到适合自己的缓解方式,必要时寻求帮助。毕竟,生活质量不该为生理周期让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