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发现很多想尝试调理的朋友,总是反复问这几个问题:喝会不会伤胃?为什么有人越调越虚?要吃多久才?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这些问题说清楚。
这得看怎么喝。好比吃饭,热饭趁温吃养人,也是这个理。现在正规医院都配有小包装煎好的药液,用热水温一下就能喝,比传统砂锅煮的还方便。要是自己煎药,注意三点就行:饭后半小时喝,太烫晾一会儿,太苦可以配颗蜜枣。
有些特殊药材确实刺激胃,像大黄、黄连这些,但医生开方时都会搭配甘草、生姜来中和。实在胃不好的,可以选颗粒剂或者让医院代煎,现在很多医院能帮忙把药熬好封装成袋。
这就跟健身一个道理。长期亚健康的人开始运动,头几天肌肉酸疼很正常。调理也会有这种"瞑眩反应",特别是体内湿气重的人,可能会出现短暂乏力、犯困。
重点看持续时间。正常反应三五天就消,如果超过一周还不舒服,可能是药不对症。现在医院都有体质辨识仪,开方前做个检测,比老中医把脉更准。
得分情况说。感冒咳嗽这类急症,三天没改善就得换方子。但要是调理不调、慢性胃炎这些问题,起码得给身体两个月代谢周期。
有个简单判断方法:吃两周要是睡眠、排便这些基础指标有改善,说明方向对了。现在很多医院疗程方案,一般3个月是个观察节点。
忌口没那么玄乎。主要就避免两样:一是绿豆、浓茶这些解药性的,二是辛辣刺激加重病情的。其他正常吃就行,现在营养学都讲究膳食平衡,盲目忌口反而影响。
有个实用建议:把忌口清单拍在药盒上。现在医院开的包装都有二维码,扫码就能看到饮食注意事项,比听传言靠谱。
西药讲究成分单一,强调君臣佐使。就像炒菜要讲究配料平衡,正规方剂都考虑过配伍禁忌。现在医院药房都联网了,每次开方系统会自动检测十八反十九畏。
实在不放心可以选国药准字号的成药,这类产品经过双盲试验,性更有。近几年颗粒剂挺流行,剂量标准化还方便携带。
后提醒下,现在医院基本都有便民门诊,开调理方不用挂号。要是对药材质量有要求,可以选医院代煎服务,他们用的都是道地药材,比自己抓药省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