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午三点,张女士捂着右上腹匆匆走进急诊室。检查结果显示,她的胆囊里塞满了绿豆大小的结石。"医生,必须开刀吗?"这是胆结石患者常问的问题。作为普外科常见疾病,胆囊结石困扰着我国10%-15%的成年人。今天我们就来,当体检发现胆结石时,到底该怎么选择治疗方案。
胆囊就像个挂在肝脏下方的小口袋,负责浓缩和储存胆汁。当胆汁成分失衡时,胆固醇或胆色素就会析出结晶,日积月累形成结石。容易中招的主要是这几类人:女性(尤其是多次怀孕的)、40岁以上、肥胖群体、快速人群,以及长期高脂饮食的"吃货"。
很多人都像张女士这样,体检时意外发现结石但没症状。这种情况下,医生通常建议先观察。但如果你已经出现饭后右上腹闷痛、肩背放射痛,甚发烧呕吐,可能就是结石卡在胆囊管引发炎症了,这时候就要考虑积极治疗。
方案1:保守观察 适合没有症状的"安静结石"。建议每半年做次B超复查,平时注意低脂饮食。需要注意的是,糖尿病或胆囊壁钙化的患者,即使没症状也建议手术,因为这些情况更容易出现并发症。
方案2: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这是目前治疗有症状胆结石的"金标准"。在腹部打3-4个钥匙孔大小的小洞,用微创方式切除整个胆囊。手术时间约1小时,术后2-3天就能出院。很多人担心没了胆囊会影响消化,其实肝脏还是会持续分泌胆汁,只是少了储存仓库,可能需要适应期调整饮食。
方案3:药物溶石治疗 只适用于少数胆固醇结石患者,需要长期服用熊去氧胆酸。缺点是治疗周期长(6-24个月),停药后复发率高。临床数据显示,5年内约50%患者会重新长结石,所以现在医生较少推荐这种方法。
"喝苹果汁能排石"是个危险的谣言。直径超过3mm的结石强行排石,可能卡住胆总管引发胰腺炎;"碎石治疗"在二十年前就因并发症多被淘汰;而所谓的"保胆取石"手术,因复发率高达80%以上,正规医院已基本不开展。
需要提醒的是,如果出现持续腹痛伴黄疸、寒战高热,要警惕急性胆管炎,这是可能致命的急症,必须立即就医。平时建议胆结石患者家中常备利胆片等药物应急,但千万不要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症状。
虽然没有百分百预防胆结石的方法,但我们可以做到:保持规律三餐(尤其要吃早餐);控制体重但避免快速;减少动物内脏、油炸食品摄入;适量运动促进胆汁排出。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,建议35岁后每年做肝胆B超检查。
当体检发现胆结石时,不必过度紧张,但也要重视。建议带着检查报告到普外科或肝胆外科就诊,医生会根据结石大小、胆囊功能、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。记住一个原则:没有症状可以观察,一旦出现反复疼痛,越早手术越快。毕竟,拖着不治可能引发更的胆管结石或胰腺炎,那时候治疗就更复杂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