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后台收到不少粉丝提问:医生开的药膏真的能祛痘吗?涂抹式生发液是不是智商税?今天我们就来药物治疗那些事儿。作为在医美行业摸爬滚打十年的老编辑,我见过太多人因为错误用药反而加重皮肤问题,今天就带大家避开这些坑。
上个月遇到个25岁的姑娘,把激素药膏当面霜用了大半年,结果整张脸泛红脱皮。像维A酸、氢醌这些常见药确实能改善痤疮色斑,但必须遵医嘱。比如维A酸要避光使用,初期可能会爆痘;2%氢醌霜对黄褐斑有效,但连续用3个月就得停用。记住药柜里没有"膏",皮肤科医生开的处方药才是正解。
地铁里那些"28天浓密秀发"的宣传看看就好。目前FDA认证的有效生发成分就两种:米诺地尔和非那雄胺。但前者可能导致初期脱发增多,后者不适合备孕人群。有个顾客每天坚持用生姜擦头皮,半年后挂号来看。与其相信偏方,不如先做毛囊检测,搞清楚是休止期脱发还是雄性秃再对症下药。
朋友圈代购的"一针白"千万别碰!正规医院的谷胱甘肽要配比特定浓度的维生素C,还要评估肝功能。去年有个妹子在工作室打了不明成分的,结果全身起疹子住院。真正的美白疗程需要6-8次,配合口服传明酸(注意不是氨甲环酸),这些都需要医师全程把控。
经常有客人举着某"药妆"问我能不能治疗玫瑰痤疮。其实药妆(Cosmeceutical)只是添加了活性成分的护肤品,而药品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。比如说含10%维生素C的护肤品可以抗氧化,但想改善黄褐斑就需要20%浓度的医用制剂。简单的方法就是看批准文号:国妆准字和国药准字天差地别。
把抗生素药膏当祛痘神器?混用多种酸类产品?三天没就加量?这些都是门诊常见。有个大学生把阿达帕林和维A酸交替用,结果皮肤屏障受损。药物起效需要周期,像治疗痤疮的异维A酸要持续服用16-20周才。用药期间做好保湿防晒,出现刺痛红肿要立即停用。
1. 先诊断再用药:真菌感染和脂溢性皮炎症状很像,但用药完全不同
2. 循序渐进原则:建立耐受要从低浓度、低频次开始
3. 定期复诊调整:就像感冒药不能常年吃,皮肤用药也需要阶段评估
后提醒大家,看到""""这类词就要警惕。真正的皮肤治疗是科学+耐心的过程。如果拿不准该用什么药,简单的方法就是拍下药物照片,到正规医院皮肤科。毕竟脸只有一张,可别拿它当试验田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