烧伤是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,无论是热液烫伤、火焰灼烧还是接触高温物体,都可能造成皮肤损伤。很多人在遇到烧伤时容易慌乱,采取错误的处理方法,反而加重伤势。今天我们就来烧伤后的科学处理方式,帮助大家避免二次伤害。
根据损伤深度,烧伤通常分为三个等级。一度烧伤仅伤及表皮层,皮肤会发红、疼痛,但无水泡;二度烧伤伤及真皮层,会出现水泡和明显疼痛;三度烧伤,伤及皮下组织甚更深,皮肤可能呈现焦黑色或蜡白色,反而痛感不明显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是轻度的一、二度烧伤,这类情况完全可以自行处理。
记住"冲脱泡盖送"五字口诀能挽救受损皮肤。首先立即用流动的冷水冲洗伤处15-20分钟,这能有效降低皮肤温度。冲洗时要注意水流不宜过猛,水温不要太低,避免造成二次伤害。穿着衣物被烫伤时,要边冲水边轻轻脱去衣物,如果衣物与皮肤粘连,切勿强行撕扯,应用剪刀小心剪开。对于四肢烧伤,可以浸泡在冷水中。处理完毕后用清洁的纱布或毛巾轻轻覆盖伤口,大面积烧伤要立即送医。
很多人习惯在烧伤处涂抹牙膏、酱油、香油等,这些偏方不仅没有任何治疗,还可能引发感染。冰敷也不可取,过低的温度会导致血管收缩,加重组织损伤。自行挑破水泡更是大忌,水泡皮是天然的生物敷料,能保护创面免受细菌入侵。另外要注意,烧伤后不要立即涂抹药膏,正确的做法是先降温处理,等皮肤温度完全降下来后再考虑用药。
轻度烧伤经过正确处理,一般1-2周即可愈合。这期间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,避免沾水。可以遵医嘱使用烧伤膏,但不要频繁换药,每天1-2次即可。洗澡时可以用保鲜膜包裹伤处,防止进水。饮食上要避免辛辣刺激食物,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有助于伤口。如果出现红肿加重、化脓或发热等症状,要及时就医。
化学烧伤要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少15分钟,特别注意眼睛接触化学物质时要翻开眼睑冲洗。电烧伤表面可能看起来不,但电流可能造成深层组织损伤,必须及时就医检查。对于儿童烧伤,家长要保持冷静,快速采取正确急救措施,孩子的皮肤更娇嫩,期要特别注意避免抓挠伤口。
家中热水壶、电熨斗等高温物品要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;厨房操作热油热汤时要格外小心;使用电器时注意检查线路;春节期间尤其要注意烟花爆竹的使用。建议家庭常备烧伤应急药品,但关键的还是提高意识,防患于未然。
烧伤处理看似简单,但每一个步骤都关乎伤口愈合的质量。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,才能在意外发生时从容应对,将伤害降到低。如果对伤情判断不确定,或者烧伤面积较大,一定要及时寻求医疗帮助。